禅城织密群防群控网络,全力阻击基孔肯雅热疫情
“疫情不退,我不退!”作为湾华村挂点部门石湾镇街道城水办的工作人员,伦泳豪自基孔肯雅热疫情发生以来,第一时间下沉一线,不断入户宣传,他嗓音沙哑,却依然耐心解答。
这是禅城区应对基孔肯雅热疫情的关键一周,正因有许多像伦泳豪一样的“守门人”,禅城的防控防线变得更加坚实。
在这场全民行动中,禅城区各级领导干部率先示范,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纷纷下沉,联合社会各界力量,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控防线。他们带头清理蚊媒孳生地、开展灭蚊作业、进行防控宣传,广泛动员市民群众,发挥群防群控的优势,构建联防联控严密网络,全力以赴打赢疫情歼灭战。
四级联动 织密群防群控安全网
专业消杀设备嗞嗞作响,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侦查,党员志愿者挨家挨户“翻箱倒柜”清积水……一周来,禅城持续开展灭蚊大行动。
疫情发生后,禅城区第一时间提级管理、快速响应,成立由区委书记挂帅的防控指挥部,下设8个工作组和12个行业管理小组。26名区领导全员出动,化身“灭蚊指挥官”,分片包干4个镇街、148个村(社区),一线督导、现场办公。党员干部取消休假,纷纷下沉“双联系”村居,确保防控责任压实到“最后一米”。
同时,禅城区迅速启动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联防联控机制,形成“区级统筹、镇街主战、村居落实、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禅城区统一制定技术标准,科学评估风险;各镇街扛起属地责任,跨部门协同作战;村居组建专业消杀队,动态监测、精准消杀,确保从预警到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过去这个周末,禅城区连续发起“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重点攻坚行动”。7月26日,一支由市、区、镇、村四级组成的“灭蚊特战队”深入湾华村,对村内空置房、天台等卫生死角发起“拔钉攻坚”总攻行动,并在全区同步进行全面清理蚊媒孳生地行动。7月27日,禅城区对敦厚村、中山公园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整治,行动还得到了高明区100名民兵的跨区支援,是军地协作的生动实践。
行动中,“红马甲”军团变身“积水侦探”,个个练就一身“蚊子克星”的真功夫。截至7月27日,1.3万余名党员和志愿者带着专业工具深入街巷,入户宣传、清理积水、消杀蚊虫。42个区直机关、4个镇(街道)全面对接148个“双联系”村(社区),党群同心,带动全社会建立群防群控体系。
一纸《告全体市民书》激发全民热情,许多街坊主动加入“清积水、灭蚊虫”行动。其中,禅城180余名新业态从业者主动担任起流动“健康宣传员”,通过外卖骑手随餐送达、快递员张贴在快递包裹表面、网约车司机放在汽车后座合适位置等方式,把《告全体市民书》和防疫科普宣传单张送到广大市民手中,建立“以点带面”长效蚊疫防控机制。
从专业队伍科学消杀,到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再到全民参与“灭蚊运动”,禅城正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全力消除蚊媒孳生地。这一周里,消杀装备的运作声与志愿者的脚步声,奏响了一曲守护健康的抗疫交响乐。
守望相助 汇聚社会战“疫”力量
一周以来,禅城各级部门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各部门既守好“责任田”,又打好“配合战”,在疫情防控的每条战线筑起铜墙铁壁。
禅城区住房城乡建设和水务局对全区工地开展多轮全覆盖检查。划分十余个检查小组下沉每个项目一线指导督促,对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严重落实不力的单位,通过停工、诚信扣分等手段予以惩戒。
禅城区市场监管局通过印发告诫函、上门走访、电话约谈等方式,多措并举,加强价格监管,切实规范防疫用品、服务及日常用品的市场价格秩序。
禅城区委统战部发起的、由禅城区同心公益基金组织捐赠的首批防控蚊媒传染病物资,送达沙岗村、黎冲村、张槎村、丽豪社区、依云社区、和平社区和三友社区,为一线防控工作提供及时补给,累计组织捐赠价值约6.7万元的防疫物资。
……
另一方面,基层的创新探索与制度突破正打开新局面。石湾镇街道石头村等地将蚊媒孳生地防控纳入村规民约,探索鼓励福利与防控表现挂钩机制。同时,在南庄镇,18个村均表决通过,将防控举措纳入村规民约。
这种创新机制将“契约管理”与“利益共享”相结合,成功打通了环境治理的“神经末梢”。通过建立村民自治公约和利益联动机制,把公共卫生要求转化为村民的自觉行动,让“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为构建群防群控体系注入了持久动力。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力量纷纷参与进来。新业者之家服务团队走访了7家新业态企业站点,并对部分商圈内37家企业商家开展了预防“两热”防蚊灭蚊宣传;禅城区交通运输协会党支部联合禅通汽车、东鹏控股等会员单位,精准对接一线需求,捐赠价值近8000元的防暑物资和灭蚊用品;区慈善会实施“精准帮扶”策略,为全区20家养老机构实现“一人一帐”全覆盖,投入资金8万余元。
基层治理的创新与社会各界的爱心暖流,共同汇聚成禅城战“疫”的动人篇章。
科技赋能 多措并举防控显威力
在禅城,科技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充满温度的连接器。除了动员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禅城区还拓宽防疫举措,推出“以蚊治蚊”“以鱼治蚊”等富有创意的生态防控方案。
这边厢,禅城国资国企针对待开发建设地块,面积大、地形复杂、人工消杀覆盖不全且效率低的防疫难点,使用无人机消杀,单次作业可覆盖约8000平方米,较传统人工消杀效率提升3倍以上。这是禅城在这场全民灭蚊战中,使用无人机消杀的一个缩影,一支高科技“空中战队”正在大显身手。
那边厢,在禅城的五个干预区(塔坡社区、汇银新港湾、海湾城、怡景苑、金沙娱乐城公卫中心),针对蚊子的新战术正悄然开展。禅城区每周投放19万只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白纹伊蚊雄蛹。这些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可使其产下的卵无法孵化,相当于给蚊子家族装上“绝育环”。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投放253万只“特工蚊”,可阻止数百万只“蚊二代”诞生。
除了高科技手段,禅城区还启动“古法智慧”——在亚洲艺术公园和中山公园投放5000多条鱼苗(主要为鲢鱼、鲮鱼),有助长效控蚊且无化学污染。未来禅城将扩大鱼苗投放范围,并配套其他防控措施,构建更安全的公共环境。
此外,禅城区农业农村局联合企业向53个村捐赠5000盆胡椒木、碰碰香等防蚊植物,种植于村居公共区域,通过生态调节进一步减少蚊虫孳生。
从实验室走出的“绝育蚊”到自然界的鱼类、“防蚊植物”,禅城区以创新技术结合生态智慧,正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蚊媒防控新路径。后续将根据试点效果逐步推广,为市民营造更健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