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开展创新创业高校行系列活动
“原来南海有这么多‘隐形冠军’企业!”“季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是否可以共享使用?”……为深化校地合作,加速高校科技成果在南海转化落地,今年5月以来,南海区科技局联动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开展“校地携手·智汇南海”创新创业政策高校行系列宣讲活动,先后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金沙娱乐城 大学及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创新创业环境推介、案例分享、资源对接等形式,向高校师生全面展示南海区优越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优质项目“就地转化、就近发展”。
推介“家门口”创业沃土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站,南海区科技局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赴金沙娱乐城 大学开展创新创业环境政策宣讲。
活动现场,金沙娱乐城 大学重点科研团队聚焦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展开路演,充分展现科研实力与创新潜力。南海区科技局和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过政策宣讲,让师生们深入了解南海极具吸引力的创新创业优势。
南海区位优势显著,产业基础雄厚,目前已逐渐建立起以有色金属、建筑陶瓷等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新材料、半导体照明、医疗器械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的“三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与佛大专业方向高度契合,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广阔应用场景。“益企创享”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汇聚重点科创平台33家、概念验证和中试平台29家,开放共享超10亿元科研设备,可共享仪器超2000台(套)。
在交流座谈环节,金沙娱乐城 大学食品学院黄桂东教授团队现场与南山医药创新研究院孵化公司“食验田”项目在药食同源功能因子产业化项目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并计划共同筹备金沙娱乐城 生物工程协会功能食品分会,推动金沙娱乐城 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
“以往总觉得科技成果转化要‘远走他乡’,这次活动让我们发现,南海就是最好的‘试验田’。”金沙娱乐城 大学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说,希望以后南海区科技局多组织金沙娱乐城 大学技术成果与本地企业的对接,让本地高校真正服务本地企业,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产业成果快车道
跨城系列宣讲活动的背后,一个独特的“双城记”模式正在成型。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教授们发现,驱车20分钟就能从广州实验室来到南海生产线。这种通勤体验,让“教授+创业者”的双重身份成为可能。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回访南海并考察文翰湖国际科创合作区。“南海不仅政策有力度,更难得的是政府服务‘有温度’。从项目对接初期的耐心讲解,到落地的全程跟进,都让我们感受到南海对科创团队的重视与关怀,增强了我们合作的信心。”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团队对技术转化通道也展现出浓厚兴趣,其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说:“南海完善的成果转化链条和丰富的产业资源,为我们的技术落地提供了绝佳机会,期待在南海实现技术价值的最大化。”
当前,南海区科创团队全生命周期“引孵育”服务正收获良好口碑。从首次对接时的“政策解读专员”,到项目落地后的“科技服务特派员”,再到产业化阶段的“市场对接红娘”,这种贯穿创新全链条的“服务接力”,让各高校教授们纷纷感叹:“政府陪着企业跑的服务生态,让我们信心倍增!”
在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站点的活动中,南海区科技局与区市场监管局还创新性采用“政策+赛事”双驱动模式,以赛引才、以赛促转。目前,南海正通过举办高价值专利大赛等专业赛事,精准吸引和遴选契合南海产业方向的高潜力项目落地,为成果转化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热切期待更多高校创新团队选择南海,让前沿智慧在这里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南海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本次“高校行”活动是校地携手加速成果转化的生动实践,搭建了高校资源与南海产业对接的桥梁,播下了深度合作的种子。
校地企合作结出硕果
如今,南海校地合作正进入“丰收时间”。今年上半年以来,南海已推动并促成83个校地企合作项目,其中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2个,累计产学研合作金额近800万元;举办8场产业技术对接活动,133家企业围绕产业开展技术交流活动。在重点项目方面,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等联合编制的环保领域国家标准,已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委审查并予以发布;中海油服、中海万泰与北京科技大学联合成立“新金属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和应用示范基地”,为高端金属材料国产化替代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南海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深化校地合作,完善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全力营造一流创新沃土。在政府、高校、企业、平台的紧密协作下,引领更多科技成果在南海“就地开花”、茁壮成长,共同谱写校地合作“枝繁叶茂、硕果盈枝”的新篇章。